胡世昭: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
发布时间:2024年4月30日

平顶山日报    2024年4月9日

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会议上明确要求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第一项任务。在我市以“两城”建设为重点引领经济高质量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理论对于我市实现“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 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是一体两面、互为支撑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从新质生产力着手,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也必然最终表现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来看,传统的发展路径和增长模 式已经进入“瓶颈期”,高质量转型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必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增长比较快的产业,大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着突出表现。新时代鹰城实现了从“中原煤城”向“中国尼龙城”的华美蝶变,以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同时新质生产力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鹰城现代化实践、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关键抓手。

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首先,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表明,越是发达的地区越需要创新驱动发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第一动力。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创新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其次,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三个维度。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的主导作用,尤其强调革命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但创新不完全等同于科技创新,新发展阶段对创新有着更广泛和深层次的要求。创新还应该包括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制度创新以及产业本身的深度转型升级,这两个方面从理论层面属于制度创新,是对生产要素深度优化组合和重新配置,同样也可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再次,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与内在要求。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既是新质生产力的特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与路径。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强调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技术的融合与应用,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必然要求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高效能发展,实现发展可持续、质量效益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最后,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新质生产力更加强调创新成果与产业的结合,通过将创新成果运用到本地具体产业链上,在经济实践领域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进而实现生产力的整体跃升。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平顶山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锚定省委“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目标,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鹰城实践。这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讲话精神,探索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鹰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一要突出技术创新的关键引领作用。以“两城”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尧山实验室、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的作用,以中国平煤神马、平高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全方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打造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特钢不锈钢等领域重大技术成果策源地和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为我市传统优势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二要前瞻布局、壮大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结合鹰城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发展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建设现代化鹰城的关键。一方面要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另一方面要前瞻三十年,积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项目,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组织我市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撬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向未来产业领域集聚,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向产品、产业转化与跃升。三要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质量转型提升。推动传统产业加快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重点关注三大传统优势领域提质升级。巩固尼龙66优势地位,积极扩大尼龙6产能规模,突出做优品质,大力推动尼龙中下游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的发展。提升电气装备企业输变配电系统整合能力,加强区域内企业间配套协作联系,推动产业链条向下游中低压领域不断延伸。加快特钢不锈钢产业提质升级,形成从钢铁原材料生产到零部件铸造加工,再到机械装备制造的产业链条,推动不锈钢产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领域不断拓展。四要优化要素组合,激发要素活力。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搭建区域性公平、公正、统一、开放的要素交易平台,保证重点领域和项目的土地、技术、人才、金融、能源等领域生产要素一体化配置,多渠道帮助企业降低要素成本价格,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分配机制,真正让市场成为要素配置的主渠道。

(作者胡世昭为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主任)

 

供稿:科研管理部

Copyright ©2017 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豫ICP备17005260号-1
主办单位: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龙翔大道与长安大道交叉口向西800米路北;邮编:467000;电话:0375-2661123

豫公网安备 410402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