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日报 2024年4月16日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未来一个时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地方抢占发展新赛道,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市中国尼龙城正加速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尼龙城影响力向招商引资吸引力、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转化,经济支撑持续扩大、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白龟湖科创新城进入由高起点规划向高水平建设、高质量运营、高效率运转转变的新阶段,在打造成为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方面拥有巨大的创新策源潜力和活力。依托良好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及政策供给等优势,强化“两城”带动,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是我市抢抓机遇,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的关键之举。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激发创新发展策源力
相对于“旧”的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突出表现在驱动方式上。科技创新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引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我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作为八大任务之首,提出高水平建设白龟湖科创新城、搭建创新载体平台、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强化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重点任务,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添强大动能。
继往开来,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催生我市特色新质生产力,一要提高认识,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鹰城建设的核心位置。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因此,在现实中,对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 充分认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现实意义,动员全体成员积极投身到“两城”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主动思考谋划融入新质生产力培育工作的结合点和发力点,强化创新意识和拼闯精神,才能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二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协同创新。要整合创新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着重围绕尼龙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技术开展集中攻关,以集聚创新型企业总部、企业孵化器、科学家联合实验室、众创空间等为重点,大力培育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信息服务,推动“两城”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完善重点实验室、研究型大学、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机构答题、市场评分”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链条,加大科技创新和转化运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新产业为主导、以产业升级为方向是新质生产力之“新”的第二个突出表现。因此,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的载体。
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两大类产业具有高知识技术密集度、产业链条长等特点,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市聚焦7大产业集群和12条重点产业链,以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聚力建设世界一流新材料产业集群,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要持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 业集群。以尼龙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市的核心主导产业、首位产业。要加快推进中国尼龙城“一基地两集群”的产业布局,协同发展聚氨酯、聚碳酸酯等产业,早日实现煤化工、盐化工、尼龙化工“三化一体”协同发展的大尼龙格局。二要以链式思维推动尼龙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规模能级跃升,提质发展优势产业。以尼龙新材料为例,要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在打通一条完整的煤基尼龙新材料产业链,形成涵盖原料、中间体和深加工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终端产品供给,优化产品结合,提升整体竞争力。三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要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制度体系和市场环境,促进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
强化要素支撑,提升创新要素整合力
新要素是新质生产力之“新”的第三个表现。数据等新生产要素的加入以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同样能够催生新质生产力。因此,新要素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保障。
强化“两城”带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要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动态平衡的新型生产关系。要进一步创新政策供给,做好规划主导和政策引导,提升政策精准效能,让各类生产要素耦合、畅通,配置高效。二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融资、人才招聘、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服务,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三要强化人才支撑。充分利用尧山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引进力度,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四要降低要素成本。统筹考虑交通运输、水电气热、公共配套等各个方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去年,我市出台《平顶山市推进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3—2025 年)》,将发展多式联运和调整运输结构作为“十四五”交通运输领域的重点事项,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要素保障。未来,既要加快建设中国尼龙城铁路专线、临港物流园、公共信息平台等流通体系硬件建设,也要在研发、标准制定、业态创新、新技术推广等软件上持续发力,进而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和功能,统筹推进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服务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塑造地区发展新优势的抢答题,需加快布局、前瞻思考。以“两城”带动,是平顶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必将加速推动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长远工程,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作者陈满为中共平顶山市委党校科研管理部副主任)
供稿:科研管理部